• <div id="eas04"><li id="eas04"></li></div><small id="eas04"><div id="eas04"></div></small><xmp id="eas04"><small id="eas04"></small><div id="eas04"></div>
  • <div id="eas04"></div>
  • <div id="eas04"></div>
  • <small id="eas04"></small><div id="eas04"></div>
  • <small id="eas04"></small><div id="eas04"><button id="eas04"></button></div>
    <xmp id="eas04"><div id="eas04"></div>
    <small id="eas04"><div id="eas04"></div></small>
    <small id="eas04"><div id="eas04"></div></small><small id="eas04"></small><div id="eas04"><small id="eas04"></small></div>
  • <xmp id="eas04"><small id="eas04"></small>
  • 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關閉
    索  引  號111423LL00100/2023-68824
    發文字號呂政辦發〔2023〕18號 發布日期2023年08月20日
    發文機關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  鍵  字
    標  題關于印發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的通知
    主題分類礦產 成文日期2023年08月20日

    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已獲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批復,經市政府批準同意,現予以發布實施,請認真貫徹執行。



    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8月20日 ?????

    (此件主動公開)


    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統一規劃,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推動綠色礦業高質量發展,確保資源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規劃管控與管理改革相銜接,為推進全市經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要素和保障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山西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規劃(2021—2025年)》和《呂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按照《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0〕43號)、《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要點》(?自然資辦發〔2020〕19號)、《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晉自然資發〔2020〕22號)等相關要求,編制《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落實國家、山西省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加強礦產資源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是指導下轄縣(市、區)做好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涉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做好銜接。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2021—2025年為規劃期,展望到2035年,適用范圍為呂梁市所轄行政區域。

    一、現狀與形勢

    (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呂梁市位于我省中部西側,東部緊鄰太原市、晉中市,西隔黃河與陜北相望,南部、北部分別與臨汾市、忻州市接壤。因呂梁山脈縱貫全境而得名,地貌屬晉西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處晉陜大峽谷。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一般海拔1000—20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理位置介于北緯36°43'—38°43'、東經110°22'—112°19'之間。

    全市國土總面積約21140平方千米,東西最大寬度140千米,南北最大長度220千米,周邊界線總長954.3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占91.80%?,F轄1區(離石區)、2市(孝義市、汾陽市)、10縣(交城縣、文水縣、興縣、嵐縣、臨縣、方山縣、柳林縣、中陽縣、交口縣、石樓縣),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約339.45萬,市政府駐地離石區。

    “十三五”期間,呂梁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規模和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全市生產總值由 2015年的955.8億元提升到2020年1538億元,年均增長9.98%,實現了由疲轉興的重大跨越。產業結構由一煤獨大持續向多元支撐轉變,加速推進煤電鋁材一體化等集群化發展,其中鋁材產業占工業經濟比值達到9%。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2374.83億元,其中采礦業1084.28億元,占比為45.66%;煤炭行業“壓艙石”作用明顯,全市加快優質產能充分釋放,全市煤炭產能達到1.41億噸,同比增長15.3%,洗精煤產量7955.7萬噸,同比增長13.7%,2020年全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07%。

    采礦業對工業企業經濟增長拉動明顯,尤其是煤炭行業已成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第一大動力。而在呂梁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煤炭、焦炭、電力、熱力與燃氣、冶金、建材、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的生存、發展都是以礦產資源為生產資料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已成為呂梁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

    (二)礦產資源現狀

    呂梁市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種類較多,分布廣泛,共伴生礦產多,開采條件較好,優勢礦產資源為煤層氣、煤炭、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含鉀巖石等,已探明一定資源儲量。截至2020年底,已發現的礦產有61種,已納入“山西省礦產資源儲量數據庫統計”的礦產有12種,其中煤、鐵、鋁資源儲量大,礦石質量較好。截至2020年底,全市非常規天然氣主要分布在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含氣面積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4371.4億立方米(煤層氣、致密氣);全市含煤面積1.14萬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54.3%,煤炭保有資源量493.85億噸;鐵礦保有資源量14.34億噸,主要分布在嵐縣、交城縣、方山縣等地;鋁土礦保有資源量8.17億噸,主要分布在興縣、交口縣、孝義縣、柳林縣、臨縣等地;耐火粘土礦保有資源量2.14億噸,含鉀巖石保有資源量4.74億噸。全市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273處,其中大型116處,中型75處,小型82處。已開發利用的有125處?!?/p>

    (三)礦產勘查現狀

    截至2020年底,呂梁市登記的有效探礦權為44個,其中煤層氣探礦權12個,登記面積合計為8092km2;煤炭探礦權14個,登記面積合計為415.35km2,鋁土礦探礦權12個,登記面積合計為147.6km2;硫鐵礦探礦權2個,地熱、鐵礦、鉛礦、錳礦探礦權各1個。

    截至2020年底,呂梁市煤炭勘查區91處,其中詳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為67處,占比73.63%;鋁土礦勘查區55處,其中詳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為22處,占比40%;鐵礦勘查區38處,其中詳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為17處,占比44.74%;耐火粘土礦勘查區39處,均為共生礦產,其中詳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為17處,占比43.59%。含鉀巖石勘查區1處,工作程度為詳查。

    (四)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呂梁市目前開發利用的礦產主要有煤層氣、煤、鐵、鋁土礦、硫鐵礦、錳礦、鉛礦、陶瓷土、鐵礬土、石灰巖、水泥用石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白云巖、玻璃用砂巖、石英巖、石膏、長石、石墨、輝綠巖、大理巖、花崗巖、建筑用花崗石、角閃巖、片麻巖、耐火粘土、脈石英、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砂、霞石正長巖等29種礦產資源。

    截至2020年,全市持有部、省、部級發證的采礦權為183宗,其中煤層氣采礦權1宗,煤炭130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1.8729億噸/年;鋁土礦28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734萬噸/年;鐵礦16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2290萬噸/年;硫鐵礦5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8.9萬噸/年;石灰巖1宗,證載生產規模220萬噸/年;鉛礦1宗,證載生產規模0.5萬噸/年;礦泉水1宗,證載生產規模2萬立方米/年。市級發證的采礦權259宗,其中石灰巖151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959萬噸/年;白云巖10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22萬噸/年;輝綠巖12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35萬噸/年;石英巖13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33萬噸/年;水泥用灰巖4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123萬噸/年;陶瓷土37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44萬立方米/年;鐵礬土4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3.6萬噸/年;其他礦種28宗(玻璃用砂巖2宗、大理巖2宗、花崗巖8宗、角閃巖2宗、脈石英1宗、片麻巖2宗、石膏2宗、霞石正長巖3宗、長石6宗)??h級發證的采礦權73宗,其中磚瓦用粘土礦71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219.38萬立方米/年;建筑用砂2宗,證載生產規模合計4.5萬立方米/年。按生產規模分:部、省級發證的采礦權煤炭大型以上66宗,占比50.7%;鋁土礦大中型以上11宗,占比39.28%;鐵礦大中型以上2宗,占比12.50%;市級發證的采礦權大中型以上11宗,占比4.24%??h級發證的采礦權僅有中型礦山1宗。

    (五)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十三五”期間,呂梁市安排部署開展了全市以縣為單位的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礦山地形地貌景觀及土地資源破壞、含水層破壞等礦山生態環境家底,為現階段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及監督管理提供了依據。

    近年來,實施的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重點城市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黃河流域重點地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一期、二期重點生態修復項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圖斑204個,修復面積485.84公頃。礦山企業生態修復土地面積1941.23公頃。雖然通過大量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全市仍存在部分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持證礦山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仍需進一步加強。因此,礦山生態保護恢復是一項長遠的工程,未來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任重而道遠。

    (六)上輪規劃實施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市的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為呂梁市的經濟社會健康和穩定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1.礦山布局與結構有所改善 

    “十三五”期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一步規范,重要礦產最低開采規模進一步提高,礦山規模結構不斷優化,呂梁市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煤礦產能600萬噸,大、中型礦山比例明顯提高。隨著呂梁市集中整治全市露天采石場的實施,全市市級發證有效礦山數量由2017年底的277個壓減至2020年的259個,其中參與整合整治礦山中單獨保留68個,暫時保留23個,整合礦山63個。積極推進保護地內礦業權退出工作,注銷自然保護區內采礦許可證11宗,注銷風景名勝區內采礦許可證3宗,共計退出采礦權面積3.69km2。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有較大提高

    資源利用方式持續轉變,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推廣取得良好成效。煤炭礦井采區回采率均已達到要求(薄煤層達到85%以上,中厚煤層達到80%以上,厚煤層達到75%以上),原煤洗選加工率達到80%,鐵礦礦區開采回采率達到80%;選礦回收率達到80%以上;非金屬露天開采礦山回采率達到90%以上。礦產資源集約節約與高效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

    3.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礦業發展初見成效

    全市共有19座礦山進入國家、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其中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10家,省級綠色礦山名錄9家。加強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嚴格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制度。持續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礦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4.礦產資源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面推進礦政管理“放管服”改革,精簡審批流程,簡化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實現自然資源行政審批事項“三級聯辦”,極大提升了審批效率。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礦山企業市場競爭力弱

    采礦權中市、縣級發證的采礦權中大中型以上比例低,大部分礦山企業生產規模小,礦山企業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礦山開采未形成規?;?、集約化,企業存在小、散、亂的現象,未能充分發揮優勢礦產的經濟效益。

    2.地質勘查工作滯后,后備資源不足

    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低,地質勘查工作滯后,遠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保護和合理利用缺乏統一規劃,尤其是砂石土類礦山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

    3.綠色礦山建設、生態系統修復工作滯后

    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生態環境系統修復整治工作滯后,礦山“三廢”治理欠賬過多,歷史遺留礦山未及時進行復墾和生態修復,持證礦山生態治理基金使用制度不明,礦山“邊開采、邊治理”未有效實施。

    4.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力量不強

    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力量亟待加強,礦產資源領域執法力度不夠,亟待建立維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長效機制。

    (八)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要“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這既是對我省全方位高質量轉型發展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呂梁老區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使命。切實樹立“山西要轉型,呂梁勇爭先”的強烈意識,在率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的征程上奮發有為、奮勇爭先。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構建上下游一體化的能源產業鏈條,構建清潔低碳用能模式,助力“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是我市礦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1.經濟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隨著我市新型城鎮化的加快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我市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維持在高位。砂石類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礦山接替資源不足。要統籌實施戰略性礦產和經濟發展急需礦產的勘查,保持一定規模的礦產開采總量,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在新興領域、非常規能源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強在稀土、干熱巖、地熱、頁巖氣、煤層氣等領域的地質勘查工作,提高勘查工作程度,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2.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全面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加快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礦山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5G+智慧礦山”建設。加強節能減排,提升加強尾礦、廢石等固體廢棄物排放管理,有效提升固體廢棄物的有效處置與綜合利用水平,延長礦產資源利用產業鏈,加強高端化、精品化、差異化發展,將我市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立以“三率”為核心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三率”管理公示系統和負面清單制度。

    3.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一步推動礦業綠色發展

    忠實踐行“兩山”理念,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解決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問題,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礦業綠色轉型,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礦業。統籌礦產開發與土地利用、地下空間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構建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

    4.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體系

    要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管理領域創新,推進地質礦產管理能力和服務意識,創新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立足提質增效、服務改革發展,提升礦產資源宏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健全礦業市場競爭機制,充分激發礦業市場活力,加強礦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實現礦產資源管理方式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按照省委、市委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奮勇爭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為使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全力抓好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大力弘揚呂梁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幸福呂梁。

    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科學調控礦產資源供給,強化資源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礦業綠色發展新格局,推動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清潔高效深度利用,積極布局先進接續產能,加快煤礦智能化改造,推動礦業智能化、綠色化、集約化,實現礦業更高質量、更加高效、更可持續的安全發展。實施礦業權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釋放高質量發展新紅利。

    (二)基本原則

    1.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嚴格落實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部署的總體要求,忠實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節約集約、綜合利用,統籌部署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以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綠色勘查、綠色開發,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有序推進地熱能等新能源發展,加大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力度,全面推動中深層地熱和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

    2.充分保障、區域統籌

    立足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基本需求,統籌區域內資源稟賦,構建礦產資源安全供給保障體系,加大礦產勘查開發力度,優化完善礦產資源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礦產資源服務保障水平,提高風險監測和應對能力。

    3.優化布局、高效利用

    以國土空間“三區三線”和自然保護地為前提,以能源資源基地、國家規劃礦區為重點,科學構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布局分區體系,積極謀劃資源轉型、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不斷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堅持節約集約,優化礦山規模結構,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加快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礦山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打造統一的數字化治理平臺。打造產學研用創新平臺,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裝備,不斷提升礦產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4.改革創新、完善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礦業權競爭性出讓 ,實施礦業權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釋放高質量發展新紅利。發揮改革創新引領作用,促進資源保護與利用方式轉變,深化礦產資源儲量、礦業權管理、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綠色礦山建設、礦區生態修復保護等制度建設,構建管理新機制。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礦產資源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地勘工作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社會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礦產資源支撐作用初步顯現,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格局更加優化,礦山規模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統籌和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支撐我市經濟發展戰略更加有力。準確掌握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實現礦產資源總量管理,礦業規?;?、綠色化、智能化、節約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礦業權市場更加健全,勘查活躍、開采有序、利用高效、布局合理、綠色低碳的礦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普及,礦山生態環境顯著好轉,礦業綠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具體要求

    (1)持續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

    全面落實《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落實開展我市境內的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完成我市重要成礦區(帶)、重要經濟區、生態功能區、重點流域和重大工程區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

    (2)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提高后備資源儲量

    全面落實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目標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配合開展我市境內的戰略性礦產和優勢礦產勘查,基礎性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城市地質調查等工作。逐步推進地熱等清潔能源的勘查評價,新增一批能源和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提高資源保障程度。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5處以上;新增煤層氣資源量800億立方米,鋁土礦資源量2.2億噸,煤炭4億噸,鐵礦2000萬噸,鎵礦(金屬量)0.7萬噸,建筑石料用灰巖5億噸。

    (3)主要礦產開采總量得到有效調控,礦業開發利用與保護布局更趨合理

    調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使礦產資源開采總量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基本適應,建設煤炭綠色開發利用基地,合理控制煤炭開發規模,推廣煤與瓦斯共采技術,加快煤炭采礦權(廢棄礦井)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強煤炭綠色低碳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煤層氣利用率達到95%,煤礦瓦斯利用率達到50%,礦山“三率”達標率達到 95%以上;“十四五”期間,煤炭生產總量根據煤炭市場需求變化實行動態緊平衡,控制在1.5億噸/年;推進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三氣”綜合開發試點,加快增儲上產步伐,全市煤層氣開采量力爭達到50億立方米/年。

    繼續加大礦山的資源整合力度,建筑石料用灰巖總生產規??刂圃?000萬噸/年以內,規劃期內新建礦山生產規模達到中型以上,嚴格執行省級礦產資源規劃制定的最低開采規模和服務年限等準入條件,科學設置礦業權。落實山西省涉及我市境內的試行煤鋁共采試點礦山,分階段實施探轉采,煤鋁共采取得新突破。

    銜接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評估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落實國家能源基地和國家規劃礦區、省級規劃礦區建設,合理劃定勘查區、重點開發區、集中開發區,強化勘查開采準入條件,調整礦山最低生產規模,進一步壓減小型礦山數量,加強地熱、干熱巖、煤層氣、致密頁巖氣等新興資源的開發利用。到2025年,礦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速推進資源整合,資源開發規?;?、集約化發展步上新臺階。部省級發證礦山中,煤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100%;鋁土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鐵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0%;市級發證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

    對部分特殊煤種和稀缺煤種(主焦煤和無煙煤)進行戰略儲備,戰略儲備礦產地數量為2處左右。

    (4)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礦業綠色轉型

    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裝備,不斷提升礦產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水平;制定并嚴格執行“三率”考核制度,提升共伴生礦產資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至“十四五”規劃末期,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95%;支持礦山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優選大型礦山開展智慧礦山建設試點。

    2025年,礦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綠色勘查全面實施,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按照《山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至“十四五”規劃末期全市預期50%生產礦山進入綠色礦山建設名錄。

    (5)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修復取得新進展

    全面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責任機制,強化礦業權人主體責任。持證礦山落實《山西省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不欠新賬、還清舊賬。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監管體系,把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的責任落實到礦產開發的全過程,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歷史遺留礦山由各級地方政府統籌規劃和恢復治理,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投資治理,統籌解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至“十四五”末期,歷史遺留礦山治理恢復率達到100%。

    繼續對重點地區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工程,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持續抓好呂梁市轄區內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重點城市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推進黃河流域重點地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專項工作。

    (6)全面提升礦產資源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健全完善礦業權出讓管理制度,加強礦業權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嚴格控制礦業權協議出讓,積極推進“凈礦”出讓。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2035年目標展望

    到2035年,地質工作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彰顯有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布局更加合理,礦業開發集聚效應、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綠色礦山建設全部完成,大中型智能化礦山建設逐步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全生命周期綠色管控全面實現,礦產資源利用更加集約高效,礦業發展與生態文明有機融合,形成綠色礦業經濟發展新格局。礦產資源管理和礦業權市場制度更加完善。煤炭綠色智能安全開采和高效清潔深度利用居于全國領先水平;煤層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煤層氣產業布局和結構更加優化,煤層氣、煤炭開發時空配置關系更加合理;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礦山“三率”達標率達到100%。

    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

    1.勘查方向

    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引導、鼓勵和扶持適應市場需要的商業性勘查,加強清潔能源勘查。加大財政資金對煤層氣、地熱等清潔能源、緊缺礦種、戰略性礦產的勘查力度;加強河東煤田等主要煤層氣分布區煤層氣綜合勘查;鼓勵無礦權重疊的煤炭探礦權人依法申報煤層氣探礦權。加強共伴生礦產綜合勘查和綜合評價。鼓勵煤炭采礦權依法開展“煤下鋁”的綜合勘查與開發利用。

    重點勘查礦種:重點加強煤層氣、頁巖氣、地熱(淺層地溫能、干熱巖)等清潔能源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礦產資源的勘查力度;進一步勘查煤炭、鐵、鋁土礦、金、銅、鉛、鋅、錳、白云巖、石膏、石灰巖、玻璃用硅質原料、高嶺土、礦泉水等礦產。

    2.開發利用方向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開發、協調發展、開采規模與儲量相適應”的原則,進行有序開采。

    重點開采礦種:推進煤炭、煤層氣一體化開發利用;有序開采鋁、鐵、石膏、花崗巖、含鉀巖石、水泥用石灰巖、白云巖、石英巖、長石、輝綠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等固體礦產及地熱、礦泉水等液體礦產。

    加大推進煤炭、煤層氣一體化開發利用程度,加大推進煤下鋁、煤系共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進一步推動煤炭資源采空區內煤層氣的開發利用。

    依托政府財政資金在加強地熱資源勘查的基礎上,統籌地熱資源開發與地下水保護,合理設置地熱采礦權。

    加強金屬礦產綜合利用水平,著重提供金屬礦產開采水平,提高金屬礦產開采回采率。加強對低品位、共伴生、難選礦、尾礦的綜合利用。加強對鋁土礦中稀有、稀土、稀散元素進行綜合利用。

    加大砂石資源的開發利用,保障呂梁市的經濟建設需求。在滿足開發總量控制、最低開采規模、最低服務年限、生態環境保護等的要求下,促進資源規模集約開發利用。重點開發利用水泥用石灰巖、熔劑用石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輝綠巖、花崗巖等非金屬礦產,推進非金屬礦產綠色開發,推動建材類礦產按照分類使用、才盡其用的原則進行開發利用。

    限制開采礦種:限制開采高硫煤、高灰煤、低發熱量煤炭資源。

    禁止開采礦種:禁止將優質石灰巖、白云巖等作為普通建筑石料開采;禁止開采可耕地用磚瓦用粘土;禁止變相以開采陶瓷土、耐火粘土、山西式鐵礦等為借口開采鋁土礦(共生伴生礦除外)。禁止在河道內開采砂金;嚴禁在一級保護林地、國家一級公益林、山西省永久性生態公益林非法露天采煤、采礦;禁止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的礦產資源。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落實市級區域經濟發展與主體功能區戰略,結合礦產資源稟賦條件、開發利用水平及環境承載力,構建區域資源優勢互補、勘查開發定位清晰、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統籌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域布局,強化資源環境保護,優化礦山布局。

    1.礦業重點發展區域

    落實我市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區域資源優勢互補、勘查開發定位清晰、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推進重點區域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重點加強資源條件好、環境承載力高的地區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提高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延伸產業鏈,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礦產資源賦存條件好、基礎設施配套性好、礦業活動相對集中的重點區域,根據其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共劃分6個建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即柳林-離石建材規劃基地、孝義-中陽建材規劃基地、興縣-臨縣建材規劃基地、離石-方山建材規劃基地、交口-石樓建材規劃基地、文水-交城建材規劃基地。在劃定的6個重點發展區域內,實行區域差別化、礦種差別化管理,統籌安排市域內的礦產開發布局,進一步推動重點發展區域內露天礦山的整合、重組,積極培育一批建材類的大企業、大集團,推廣礦山綠色開發利用的經驗,“十四五”末基本實現重點發展區域內礦山綠色開發利用,并以點帶面形成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2.推進礦業轉型升級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做好煤和非煤兩篇文章,是呂梁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實現資源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更是破解煤炭“資源詛咒”,破除“一煤獨大”產業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要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抓手,穩定煤炭產業,壯大鋁系產業,形成煤炭和鋁系共同主導的產業新格局,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煤炭產業:全面貫徹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著力推動煤炭產業“六型”轉變,按照大型化、規?;?、現代化的要求,有序推動新增產能與化解過剩產能銜接,新建一批大型、特大型現代化礦井,提高煤炭集中開發度和集約化水平,建設大基地、大集團、大企業,持續推廣110工法等安全采煤工藝。加快煤炭資源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步伐,淘汰落后工藝,提高開采機械化水平和資源回采率。實現煤矸石、礦井水、煤層氣等煤炭伴生物和開采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發展礦區循環經濟。加快延伸“煤、焦、電、化、氣”循環產業鏈,打造煤電化、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四條煤炭產業循環經濟鏈條,建設好煤炭循環經濟園區,推動煤炭產業鏈條向高端延伸,做到“依靠煤、立足煤、不唯煤”。實施安全穩煤、生態立煤、人才強煤戰略,探索研究邊角廢棄煤資源和無法開采的廢棄礦埋藏的資源利用。

    煤層氣產業:抓住我市河東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開發基地的機遇,借助中石油、中海油等企業的人才、資金、技術、經驗和管網優勢,創新開發主體,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加快煤層氣產業化發展,重點從煤層氣地面勘探開發生產力度、煤層氣井下抽采綜合利用(提純、液化、發電和風排瓦斯利用)、煤層氣液化工廠建設、煤層氣管網建設、煤層氣加氣站工程建設等5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率先開展“三氣”綜合開發試點,形成具有呂梁特色的成套經驗。建設呂梁煤層氣產業園區,推動建立上游勘探開發、中游管網建設、下游綜合利用的全產業發展鏈條。

    鋁系產業:依托能源資源產業優勢,按照集約化、循環化、生態化的建設理念,以建設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基地為目標,以實施煤電鋁(鎂)材一體化發展為途徑,以興縣鋁鎂合金新材料開發園區和柳林鋁基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積極發展航空用鎂鋁合金、汽車用鋁、鋁壓鑄件等高端產品,重點圍繞一個國家規劃礦區、兩個鋁土礦產業基地及鋁工業園加快鋁工業延伸鏈條,提高鋁資源就地加工轉換能力和產品附加值,使鋁工業成為我市繼煤炭之后又一大支柱產業。

    鋼鐵行業:以構建“產業要素集中、布局優化合理、技術裝備一流、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體系為目標,圍繞嵐縣袁家村-婁煩尖山鐵礦基地,依托資源優勢,打造千萬噸級鋼鐵基地,加快嵐縣航空軸承鋼、高端海洋裝備用鋼等多元化特種鋼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著力打造特鋼材料發展高地。

    非金屬礦產品:主要為市級發證的石灰巖、白云巖、石英巖、花崗巖、輝綠巖等建筑用材料所需礦種,重點發展水泥建材和新型非金屬礦物材料,加強石灰巖資源分品質多用途開發利用。實施新一輪的資源整合,以此為契機,提高資源的集中開發度和集約化水平,吸引建材企業的大集團、大企業作為整合主體,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升資源開采規模和開采效率,走集約、節約、綠色開發之路。加大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材料產品的開發利用,用新型墻體材料替代粘土空心磚,新型建材產品比重提高50%。發揮我市高鋁耐火粘土資源優勢,依托骨干企業,重點發展鎂鈣質、鎂鈣鋯質等不銹鋼用綠色耐火材料和碳化硅質、氧化硅質、氧化鋯質等煤化工用高溫、耐磨材料,提升耐火材料附加值。加快發展多功能復合墻板、樓板、樓梯、管廊等建筑部品部件,汽車安全玻璃、功能性建筑玻璃、醫用玻璃、家電面板玻璃等深加工產品和電子、光學特種玻璃,耐腐蝕、耐高溫、耐磨和耐酸堿等高端陶瓷材料,增強型中空纖維膜、聚砜膜等高分子膜產品和聚十一酰胺等高性能植物塑料。

    (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

    落實山西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的戰略布局、工作布局和功能分區。禁止在國土空間三條控制線內礦業開發,禁止在地質遺跡保護范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地、Ⅰ級保護林地、泉域重點保護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區礦業開發,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地、山西省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地、Ⅱ級保護林地內礦業開發應當遵守有關部門管理辦法及規定。嚴格落實呂梁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嚴格礦產資源開發禁止和限制的環境準入要求。

    全面落實國家能源基地、國家規劃礦區、省級規劃礦區、山西省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建設,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拉長產業鏈條,增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優化重點勘查區內探礦權設置,有序勘查,鼓勵和引導商業性勘查投入;推進重點礦區的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創新資源開發模式;加強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力度;實施礦業權設置區劃,優化礦山布局。按照“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的原則提出差別化政策。

    1.落實能源資源基地建設

    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建設,我市劃定5個基地,其中煤炭1個,為晉中煤炭基地(呂梁部分);煤層氣1個,為河東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基地;鋁土礦為2個,為山西保德-興縣鋁土礦和山西汾西-孝義鋁土礦基地;鐵礦為1個,為袁家村─婁煩尖山鐵礦基地(呂梁部分)。煤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晉中煤炭基地,結合區域煤質和煤層賦存特點,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煤電產業優化升級。加大煉焦煤保護性開采力度。

    煤層氣基地建設:發揮河東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資源優勢,加快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

    鋁土礦:堅持煤電鋁(鎂)材一體化發展思路,按照集約化、循環化、生態化建設理念,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精深加工。以我市鋁土礦基地為依托,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千億級鋁鎂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鋁土礦基地內煤炭礦山企業“煤下鋁”的綜合勘查與開發利用。

    鐵礦基地:圍繞袁家村鐵礦資源優勢,結合我市已建成的大型鋼鐵企業,從鐵礦資源規模開發、綠色發展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個鋼鐵企業的資源分布情況和保障程度,規劃加強建設呂梁鐵礦基地。

    2.落實國家規劃礦區

    落實涉及我市轄區的9個國家規劃區,涉及煤層氣、煤炭、鋁土礦。我市轄區內的國家規劃礦區,要打造新型現代化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為目標,實行統一規劃、優化布局、提高門檻、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優質資源的規模開發集約利用;合理劃定礦區最低開采規模,落實綠色勘查開采技術要求,嚴格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準入條件,鼓勵自愿依法進行有序整合,促進規?;s化發展,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打造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支撐能源資源基地建設。

    加強國家規劃礦區內的勘查開采監督管理,進一步推進規劃礦區內資源整合,加快礦山的綠色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資源節約集約綜合利用效率。

    3.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

    全面落實全省劃定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礦區,涉及我市轄區內的 2個煤炭礦區。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外部條件變化,對礦產資源儲備區可進行動態調整,根據實際需求,經嚴格論證和批準后,礦產資源儲備區可轉化為開采礦區,進行規模開發;加強對礦產資源儲備區的保護和監管,防止被壓覆或破壞。

    四、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

    落實省級規劃確定的盆地區、重要成礦區帶調查工作,配合開展我市轄區內的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完成重要成礦區(帶)、重要經濟區、生態功能區、重點流域和重大工程區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

    落實省級規劃確定的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開展我市轄區內的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通過前期開展一些必要的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工作,以基礎性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為基礎,通過圈定找礦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引導和服務商業性礦產勘查,進一步夯實國家急需的重要礦產和緊缺礦產的勘查工作基礎。

    (二)礦產資源勘查

    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忠實踐行“兩山”理論,依據全市國土空間布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特點和地質工作實際,在筑牢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骨架的國土空間保護修復格局為主體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格局基礎上,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科學合理布局能源礦產發展空間,優化勘查規劃分區,劃定重點勘查區。

    1.勘查規劃分區

    重點勘查區:在規劃期內,按照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在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的地區劃定的重點區域,加強礦產資源勘查活動。

    落實省級規劃,劃分8個重點勘查區,主要勘查礦種為煤層氣、鋁土礦、鐵礦。

    重點勘查區管理政策:重點勘查區是引導地質勘查基金和商業性勘查投入的重點區域,區內立足于尋找國家和省急需的大中型重要礦產資源,全面實現探礦權競爭性公開出讓,以各級財政資金的初期勘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風險勘查;落實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規定的相關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地質勘查環境,推行勘查項目合同管理,并遵守“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原則;勘查過程中加強綠色勘查,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運用先進的勘查手段、方法、設備和工藝,實施勘查全過程環境影響最小化控制,并對受擾動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的勘查方式。

    2.勘查規劃區塊

    落實省級規劃中擬設置勘查規劃區塊82處,面積2524平方公里,其中,按礦種劃分,煤炭23處、鋁土礦43處、鐵礦2處、鉛礦2處、金礦1處、銅礦1處、大理巖1處、多金屬礦4處、地熱3處、冶金用白云巖1處、熔劑用石灰巖1處。

    3.管控措施

    勘查規劃區塊投放要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結合礦業權市場經濟需求制訂探礦權年度投放計劃,做到有序投放;探礦權出讓全面推進競爭性出讓,嚴格控制探礦權協議出讓;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勘查主體,并明確勘查周期,實施綜合勘查評價;擬投放探礦權原則上不得變更勘查主礦種;嚴格探礦權區塊管理,建立和完善勘查規劃區塊動態管理機制。

    財政出資的地質勘查項目,不再新設置探礦權;形成的勘查成果應及時納入規劃,形成勘查規劃區塊或開采規劃區塊,可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面對各類市場主體公開競爭出讓礦業權,確保在空間上落地,并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的管控要求做好銜接。

    五、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

    依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礦產資源開采總量。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對于產能過剩類資源,嚴格控制礦山數量、調控開采總量;限定保護特定礦種、優勢礦產,鼓勵開采急缺礦產,保持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提高規?;图s化水平,合理控制礦山數量、調控開采總量,保障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供給。

    1.能源礦產

    煤炭:限制開采高硫煤、高灰煤、低發熱量煤等礦產,對稀缺煤種進行保護性開采。加快釋放一批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先進產能,“十四五”期間,全市煤炭生產總量控制在1.5億噸。

    煤層氣:以穩產高產和增儲擴能為目標,積極扶持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煤礦生產礦山煤層氣的抽采利用,提高煤層氣利用率。到2025年,煤層氣全市產量爭取達到50億m3左右,煤層氣地面抽采采收率達到55%以上,抽采利用率達到90%。煤礦瓦斯利用率達到50%。

    加快推進煤層氣探轉采進度,煤層氣采礦權數量達到10個以上。

    2.金屬礦產

    鋁土礦:根據呂梁市工業發展規劃中對氧化鋁的需求,到2025年,鋁土礦全市開采總量達到2800萬噸/年。根據《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優化非煤礦產資源管理促進非煤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安排,在呂梁開展戰略性非煤礦種-鋁土礦整合優化提升試點工作,整合優化區內鋁土礦礦山開采企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建設鋁土礦資源集中開采示范區,通過延伸產業鏈,建設鋁材一體化發展工業園區。

    鐵礦:到2025年,鐵礦開采總量達到2300萬噸/年,繼續加大以骨干礦山、大型礦山為主體的兼并重組力度,進一步推動礦山的資源整合優化。

    3.非金屬礦產

    在充分考慮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礦山企業規模結構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壓減小型礦山數量,提高集約化、規?;_采水平。到2025年,市級審批發證采礦權(含到期延續)數量控制在150個以內。嚴格執行新建礦山準入條件,把好審批發證關。

    建筑石料用灰巖:到2025年,全市建筑石料用灰巖年生產規模保持在8000萬噸左右,新建礦山(含整合)年生產規模提高到50萬噸及以上,以新一輪砂石土類礦產規范整合提升工作為契機,大幅壓減小型礦山比例,至“十四五”末期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礦山總數控制在100個之內;

    白云巖:到2025年,全市白云巖新建礦山(含整合)年生產規模提高到50萬噸及以上,根據市場需求,礦山總數控制在20個之內;

    石英巖:到2025年,全市玻璃用石英巖新建礦山(含整合)年生產規模提高到20萬噸及以上,根據市場需求,礦山總數控制在10個之內;

    輝綠巖:到2025年,全市輝綠巖新建礦山(含整合)年生產規模提高到50萬噸及以上,根據市場需求,礦山總數控制在10個之內;

    花崗巖:到2025年,全市花崗巖新建礦山(含整合)年生產規模提高到50萬噸及以上,根據市場需求,礦山總數控制在10個之內。

    (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

    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鼓勵引導礦山規?;_采,鼓勵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合,進一步優化大中型礦山比例結構,合理控制礦山數量,禁止建設技術落后、資源浪費嚴重、礦區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無保障的礦山。扎實推進礦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規?;?、集約化水平,促進礦業專項升級。到2025年,全市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達50%,分礦種中:煤大中型礦山比例達100%,鋁土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50%,鐵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20%,砂石類大中型礦山比例達50%。

    應用推廣先進、適用的加工技術和生產工藝,提高加工回收率及礦產品質量,鼓勵推廣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加強對廢石、尾礦等二次資源利用及有用礦物元素的再利用,推廣無尾無廢礦山建設提高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不斷強化礦山企業技術隊伍建設的監管,提高礦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業務技能和水平。

    加快露天礦山資源整合,鼓勵和扶持建設大型現代化建筑用石料礦山,采用科學合理的開采方式和先進生產工藝,開發高附加值石料。鼓勵礦山企業發展高端產品,提高礦產品附加值。提高資源型產業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培育一批資源深加工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

    控制最低開采規模。屬于省級發證礦山,落實省級規劃劃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屬于市、縣級發證礦山,根據呂梁市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結合礦產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條件,在經濟發展較快市場需求旺盛的中心地區,提倡規?;s化經營。以新一輪礦山整合優化工作為契機,重點抓好露天礦山整合和新設礦山的規模結構調整?!笆奈濉逼陂g,新設(含整合)采礦權生產規模全部達到中型及以上。

    根據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通過資源整合和礦山企業聯營、兼并、重組等措施,關小建大,擴大單個礦山開采規模,引導礦山企業規模開采和集約化經營,提高礦業的集中度和規模效益。

    加快技術轉型升級。積極推廣適用先進技術,加強國內外先進開采加工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的引進和吸收,支持重點礦山企業通過聯合技術攻關。依靠科技創新,研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本市礦產資源開采加工技術水平。

    (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

    全面實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償取得制度,應通過采取公開競爭出讓方式進行,嚴格控制協議出讓,積極推進“凈礦”出讓。實施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準入制度,提高礦業的規模效益。本規劃對不同礦種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按省限定規模分別作出限定。除執行最低開采規模準入條件外,新建礦山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1.資格準入 

    嚴格按照國家礦業權出讓規定出讓采礦權,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相關條件,嚴格限制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失信記錄的采礦權申請人參與交易活動。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循國家有關外商投資產業規定,從事礦產采選活動。

    2.空間準入 

    采礦權投放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管控要求。國家和省市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區域內禁止從事采礦活動。在禁止開采區內不得新建礦山。嚴格遵守全市“三區三線”劃定區域的空間管控要求,禁止在禁采區進行采礦活動,嚴格遵守各類管控區差別化管控要求。一個開采規劃區塊設置一個采礦權。

    3.規模準入 

    原則上砂石類礦產不得新建小型生產規模礦山,嚴格落實礦山設計開采規模與礦區資源儲量規模、礦山服務年限相適應的要求,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確定全市擬開采礦種的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準入要求。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高于規模準入標準的,以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為準。

    4.技術準入 

    新建(含整合)礦山生產規模達到中型及以上,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擬設置采礦權的資源儲量規模為大型的非煤礦山、大中型煤礦所依據的地質勘查程度應達到勘探,其他礦山應當達到詳查及以上程度(“砂石土類礦產”除外);符合礦產資源開發布局、總量控制要求;礦山設計開采規模、服務年限必須與礦床(區)資源量規模相適應,符合最低開采規模標準,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建筑石料用灰巖等砂石類新建礦山規模應達到中型及以上;加大礦山開發過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恢復力度,遵循邊開采邊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因礦山開采而引發的環境問題;采礦方法、選礦工藝及設備必須科學、先進、安全和環保,“三率”能達到規定要求,對共伴生礦產有綜合開發利用方案或保護措施;具備與礦山開采規模相配套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資質條件。

    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選礦淘汰技術,嚴格執行國家、省關于礦產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限制、淘汰、禁止等規定要求。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礦山企業應保障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

    (四)開采規劃

    1.開采規劃分區

    強化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為保障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結合本市礦產資源特點、開采程度、資源潛力,全面落實山西省礦產資源規劃,以戰略性礦產或區域優勢特色礦產為主,將資源儲量大、資源條件好、具有開發利用基礎、對全省資源開發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大型礦產地和礦集區劃定為重點礦區。全市落實省級規劃,劃分8個重點開采區。

    管理政策:通過聯合、改組、兼并、重組等方式走規?;?、集約化經營的道路。重點礦區內礦山必須對低品位鐵礦,鋁土礦石中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等伴生礦產以及煤層氣、煤矸石、洗中煤、尾礦進行綜合利用,切實做到礦山開發與環境保護和治理同步。

    2.省級開采規劃區塊

    擬設置開采規劃區塊共48處,面積696平方公里,按礦種分:煤16處、鋁土礦20處、鐵礦5處、錳礦1處、硫鐵礦1處、地熱2處、石灰巖3處。其中空白區新設置20處,面積89平方公里,按礦種分:鋁土礦12處、鐵礦2處、硫鐵礦1處、地熱2處、石灰巖3處;探礦權轉采礦權16處,面積461平方公里,按礦種分:煤14處、鋁土礦2處;已設置采礦權調整5處,面積119平方公里,按礦種分:煤2處、鋁土礦3處;已設置采礦權整合7處,面積27平方公里,按礦種分:鐵礦3處、鋁土礦2處、錳礦1處。另有10處煤層氣探轉采擬設置開采規劃區塊,面積為7011平方公里。

    3.本級開采規劃區塊

    (1)全面布局市級發證礦種集中開采區

    明確礦產資源重點開發利用方向,強化礦產資源開發空間規劃分區,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嚴格落實遵守劃分的重點礦區規劃分區,加強規劃分區管理。加強重點礦區內礦產資源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對本級審批發證的礦產資源,根據資源分布情況,綜合考慮工業產業布局、合理運輸距離、安全要求、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因素,以及環保、林業、水利、交通等要求,劃定允許開采區。在資源分布集中,開采條件好,能夠形成一定開發規模的地區,劃定砂石類礦產集中開采區,促進資源規?;s化開發。集中開采區內資源開發利用應根據規劃期內本區實際需要,向重大工程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方向傾斜。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礦產資源分布、開采條件、產業發展等情況,科學設置開采規劃區塊,優化資源開采布局。

    優化礦產資源配置,促進礦業開發合理布局,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一致,根據全市資源分布特點、工業產業布局、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經濟社會發展及市場需求,進行開采規劃分區,合理設置砂石礦集中開采區,引導砂石礦山向集中區集聚,最終實現砂石礦集中開采、規模開發、綠色利用。原則上砂石礦開采規劃區塊須位于集中開采區內,明確區內開采規劃區塊數量、開采總量、開采規模、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措施等準入要求。

    本次規劃對集中開采區各類準入條件進行認真復核,本次共設置集中開采區72處,礦種涉及建筑石料用灰巖、白云巖、石英巖、霞石正長巖等。

    管理措施:在集中開采區內,新建礦山生產規模達到中型以上,原則上不設小型礦山,礦山設立時嚴把開采規劃區塊劃定的準入條件,需征求生態、水利、住建、文旅、林業等各相關部門意見,礦山設立必須符合安全、環保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新建礦山建設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積極促進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在采礦權設置數量、時序及礦山建設用地上適當給予支持。重點培育大中型骨干礦山企業,積極引導礦山企業依規開發,實現規?;s化經營。

    (2)市級發證礦種開采規劃區塊

    本輪市級規劃對上輪開采規劃區塊按照各類準入條件進行認真復核,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對符合條件的區塊予以承接、保留,調整或取消不符合條件的區塊,本次市級規劃共劃定開采規劃區塊110處,其中擬新設置區塊52處,擬整合區塊58處。本次開采規劃區塊全部位于集中開采區內。

    按礦種分:建筑石料用灰巖87處,面積為72.3km2;白云巖5處,面積為5.5km2;石英巖6處,面積10.3km2;水泥用石灰巖1處,面積1.7km2;石膏1處,面積為1.1km2;花崗巖1處,面積為0.6km2;輝綠巖2處,面積為1.5km2;長石2處,面積為2.6km2;建筑用砂巖5處,面積為2.6km2。

    4.管控措施

    (1)開采規劃區塊投放要考慮礦種開發總量調控、采礦權總數控制、重點開采礦種、劃定的重點開采區及下一步的開發利用布局等要素,制定采礦權年度投放計劃,有序投放。采礦權出讓應采取公開競爭出讓方式進行,嚴格限制采礦權協議出讓。采礦權投放時嚴格落實規劃區塊劃定的范圍,不得變更規劃區塊確定的開采主礦種,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嚴格采礦權出讓交易監管,建立和完善開采規劃區塊動態管理機制;采礦權投放時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的管控要求做好銜接。

    (2)嚴把開采規劃區塊劃定的準入條件。禁止在地質遺跡保護范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地、山西省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地、Ⅰ級保護林地、泉域重點保護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線、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規定保護距離和直觀可視范圍、各類環境敏感區內礦業開發。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地、Ⅱ級保護林地礦業開發應當遵守有關部門管理辦法及規定。

    (3)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布局不合理的、開采面積和保有資源儲量不符合要求的礦山企業必須按照相關要求予以關閉,其資源具備整合條件的可以參與整合。

    (4)開采規劃區塊(擬設采礦權)的劃定和原已設露天開采采礦權礦界之間需保留300m安全距離的限制,在符合礦體賦存地質條件及相關政策的要求下,合理確定開采方式。

    (5)開采規劃區塊(擬設采礦權含整合區塊)的公開出讓遵循資源儲量規模、開發利用服務年限、生產規模相適應的原則。

    (6)因地制宜地發展石灰巖,鼓勵在集中開采規劃區內的大型企業、集團兼并、重組、整合原有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企業,優先保障呂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開發利用布局。鼓勵礦山進行綠色開發利用,鼓勵對礦山開采廢石綜合利用。礦山“三率”指標應達到公告要求。

    六、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

    (一)綠色礦山建設

    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堅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發展要求;堅持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刻理解綠色礦山建設的豐富內涵。

    1.綠色礦山建設總體目標

    根據《山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按照“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要求”的總體目標,在建設市級綠色礦山的基礎上,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企業。發揮我市已有的19座部省級綠色礦山的示范作用,形成我市建設綠色礦山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全市預期50%生產礦山進入綠色礦山建設名錄,其中煤礦預計達總數的70%、鋁土礦預計達總數的50%、鐵礦預計達總數的20%,砂石類礦山預計達總數的20%。通過分類指導,逐步達標?,F有生產礦山要采用綠色、環保、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加快升級改造,逐步建成綠色礦山。規劃末期,全市綠色礦業格局基本形成。

    通過政策激勵、積極引導,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明確市級、省級、國家級綠色礦山的建設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申報遴選流程,建立市級綠色礦山名錄,擇優申報省、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實現綠色礦山名錄的動態監管。

    充分運用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和資源合理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探索優先用地、用礦、周邊資源整合開發等保障綠色礦山資源需求。探索綠色礦山建設模式,總結綠色礦山建設經驗,明確綠色礦山申報、驗收、監督管理等相關制度,構建完善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

    2.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

    通過以點帶面,在集中開采區和遠景規劃區內進一步完善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按照政策引導、地方主體、一區一案、突出特色、創新驅動、示范引領的原則,強化礦地融合發展,推動礦業轉型升級,促進礦山生態文明建設,發揮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的標桿效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及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由點到面、集中連片,整體推動綠色礦業發展,做好試點示范,顯著提高區內資源節約利用水平,有效保護礦山環境,提升礦區土地復墾水平。

    3.構建礦業綠色發展新機制

    堅持轉方式與穩增長協調推進,堅持綠色轉型與管理改革相互促進,落實礦產資源支持政策,保障綠色礦山建設用地,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優先支持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內符合條件的項目。健全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體系,完善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完善配套激勵政策體系,激發礦山企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礦業綠色發展。

    (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1.新建礦山

    對新建礦山強化源頭管理。落實規劃分區管理,實行嚴格準入條件,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堅持源頭預防,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新建礦山制定從生產到閉坑礦區生態保護修復全面規劃,形成“采前有規劃、過程能控制、采后可修復”準入制度。

    2.持證礦山

    生產礦山嚴格落實《山西省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按時足額提取、繳存基金,必須依法履行礦山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義務,按照“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按照年度修復任務完成對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和占損土地及時進行治理修復。開展生產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與土地復墾情況監測評估,將責任落實情況作為礦山企業信息社會公示的重要內容和抽檢的重要方面。引導生產礦山因地制宜優化礦區國土利用格局,為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創造條件。

    嚴格閉坑礦山的管理。停采或關閉礦山,必須履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有關規定。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治理原則,全面履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責任。

    3.歷史遺留礦山

    在查清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底數基礎上,科學制定修復計劃,由各級地方政府統籌規劃和恢復治理,可申請省、中央財政給予必要支持。把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納入當地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按照輕重緩急加快推進,“誰投資、誰受益”,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投資治理。

    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建立市、縣地方政府多渠道的生態環境治理投資機制,加快生態環境治理進程。對歷史遺留礦山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區,加快生態修復,多渠道籌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專項資金,大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礦山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機制和新模式,積極探索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旅游、養老、種植養殖等產業融合發展。

    4.礦山生態環境重點治理區

    全面落實我市轄區內的礦山生態環境重點治理區,以歷史遺留礦山及國有大、中型生產礦山為重點,劃定1個礦山生態環境重點治理區。積極探索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七、重點項目

    (一)清潔能源勘查開發及綜合利用

    1.落實省規涉及我市的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化基地建設工程

    加快建設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三氣”共探共采示范基地。重點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勘探抽采技術,加快區域煤層氣(油氣)基礎設施配套、資源利用轉化,打造綠色勘查、綠色開采新模式,推動資源高效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我省和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保障能力。

    規劃期內,鄂爾多斯盆地東緣“三氣”示范基地涉及我市轄區內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770-2815億立方米、新增產能78-119 億立方米/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7908-8953 億立方米,產能138-175億立方米/年。

    2.落實省規煤礦瓦斯抽采全覆蓋工程

    禁止甲烷濃度大于30%瓦斯直接排放。加強煤礦井下瓦斯抽采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煤礦四區聯動采氣采煤一體化建設,實施井上、下聯合瓦斯抽采示范工程;突破并推廣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瓦斯高效抽采技術,建設單一厚煤層開采條件下瓦斯抽采示范工程和特厚煤層綜放開采條件下瓦斯抽采示范工程;推進采空區、廢棄礦井煤層氣資源評價及配套開采技術研究,建設殘余瓦斯抽采利用示范工程。

    3.落實省規涉及我市轄區內開展“三氣”綜合開發試點

    為落實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總體部署,積極開展煤層氣、天然氣(致密氣)、頁巖氣等“三氣”綜合開發試點,促進同一區域內各種氣體資源的綜合利用,緊緊圍繞國家非常規天然氣基地建設的戰略目標,積極構建、持續完善同一區域內多種氣體資源綜合勘查開發的政策體系和具體路徑,大力推動全省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為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質量提供資源保障。

    4.落實省規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

    礦業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定位于礦業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為礦業城市生態保護和環境修復治理探索新路徑,有助于解決礦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技術瓶頸。

    加強礦業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將在礦業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確權登記、礦業城市礦產資源細化調查、礦業城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礦業城市環境保護與污染處治、礦業城市地下開采空間資源化利用等五個方面開展關鍵理論與技術攻關。

    (二)呂梁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該區包括呂梁市的方山縣、柳林縣、交口縣、石樓縣、中陽縣、離石區和嵐縣。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通過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地形地貌重塑、恢復土地功能,恢復植被等措施,主要工作為治理邊坡,清除廢渣。

    (三)推進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帶治理

    1.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黃河流域涉及我市轄區內的生態保護措施,圍繞呂梁山生態脆弱區,全流域布局,按山系治理,統籌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從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產業、改革創新等方面制定專項規劃。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2.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帶保土蓄水

    我市屬于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帶保土蓄水修復重點區位于黃河中游地區,屬于水土流失劇烈侵蝕區和極強烈侵蝕區,主要任務是防治水土流失,增強土壤的保土蓄水能力。首先根據該區溝壑縱橫的地形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溝頭、溝底、溝坡以及塬梁峁分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其次,加強林草資源撫育保護,以增強黃土丘陵溝壑區域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第三,對低效利用土地進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四,保障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入黃支流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該區主要實施:(1)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開展黃土高原塬面保護、水土保持、荒山造林、農田生態功能提升和溝域治理等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水土保持能力;(2)林草系統生態修復,涉及林地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以及喬灌草生態系統的綜合撫育,提高林草資源覆蓋率、增強其生態功能,促進林草資源綠化美化財化;(3)土地整治,主要包括耕地、林草地、工礦用地等,提高該重點區域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產出;(4)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對蔚汾河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提高該區動植物生物多樣性。(5)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推進沿黃山地丘陵溝壑區的河流水系及水生態保護。

    3.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帶礦山生態修復

    遵循優先考慮礦山損毀土地集中連片、生態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人居環境,位于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河流兩岸、重要城市周邊等原則,安排部署重點生態修復工程。礦山生態修復涉及呂梁市的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和興縣。通過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地形地貌重塑、恢復土地功能,恢復植被等工程措施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四)加快實施呂梁市非煤礦山資源整合

    為保障呂梁市非煤礦山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關于優化非煤礦產資源管理促進非煤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晉自然資發〔2022〕43號)等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我市實際,推進以礦山開發布局有序合理、礦山規模結構整體優化、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安全生產局面全面向好為目標的呂梁市非煤礦山資源整合重點工作。

    通過壓減非煤礦山數量,重新調整劃分礦區范圍,提升礦山開采規模,鼓勵引導大型礦業集團或具有下游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有能力建設綠色礦山的企業成為整合主體,逐步形成礦山規?;?、集約化發展格局。

    進度安排:2023-2025年底完成本市轄區內露天采石場整合、登記、公開出讓、發證等工作。

    八、規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規劃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加強《規劃》的實施管理,逐步落實規劃主要任務、指標和政策。重要礦種、重點礦區、大中型礦產地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充分發揮規劃對資源配置的統籌和調控作用。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的領導責任制,將實施管理納入管理目標體系中,制定規劃實施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要強化監督檢查措施,督促責任單位、責任人逐項抓好責任目標的落實,及時協調、化解責任目標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困難,定期跟蹤了解、督促檢查領導責任制落實情況,并作為考核干部的基本內容之一。

    (二)推動部門聯動、加強相關規劃協調

    市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規劃和自然資源、發改、環保、水利、住建、應急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搞好政策銜接,構建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推動規劃實施合力。強化規劃的嚴肅性和透明度,做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空間規劃、生態修復規劃等相銜接,加強縱向、橫向以及內部協調,推進“多規合一”。

    (三)制定規劃重要指標的年度實施計劃

    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年度市場情況,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將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分解,包括總量控制的礦種及開采總量的年度調控意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量化要求、規劃分區具體的調整目標和時限、探礦權采礦權年度投放數量意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的年度任務等。

    (四)推行規劃實施情況調整機制

    建立《規劃》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加強《規劃》落實情況的調研、監測、統計和分析,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完善規劃實施工作安排,為礦產資源管理決策和規劃調整、修訂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兑巹潯返恼{整,應當由原編制單位向批準機關提出調整申請,經批準機關同意后生效。

    (五)推行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機制

    各級政府要履行礦產資源規劃的管理職能,充實人員力量,強化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規劃實施監督管理,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強化檢查措施,發現不符合規劃的,及時予以糾正,確?!兑巹潯啡媛鋵?。

    (六)建設規劃實施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以及實施礦業權審查、規劃分區管理、規劃成果管理、查詢統計、分析和輸出、輔助決策和評價功能的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達到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勘查區與開采區設置、變化、礦產資源儲量增減和資源利用水平、礦山生態環境等動態變化情況,并能及時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對有關內容進行充實更新,實現信息共享,為社會公眾服務,提高規劃的管理水平,及時有效地解決規劃實施中產生的問題。

    (七)加強保障規劃實施的科技創新力度

    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等領域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推廣和應用。鼓勵礦山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和應用新的、先進、實用的選冶技術和加工工藝,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培養一批掌握規劃編制、實施及評估等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和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規劃管理人才。

    九、分縣礦產資源規劃

    (一)未編制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縣(市、區)

    呂梁市轄區內交城縣、方山縣、交口縣、石樓縣、臨縣、文水縣六個縣未編制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六縣應落實《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涉及各個縣相對應的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國家規劃區、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重點勘查區、重點開采區、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勘查規劃區塊、開采規劃區塊。統籌轄區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的戰略布局、工作布局和功能分區。落實劃定砂石類礦產集中開采區、勘查規劃區塊和開采規劃區塊,并明確相關管理措施。嚴格落實規劃準入管理、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要求。落實涉及各個縣相對應的重點項目。針對規劃的實施提出本轄區內相對應的保障措施。

    (二)已編制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縣(市、區)

    呂梁市轄區內離石區、汾陽市、孝義市、嵐縣、興縣、柳林縣、中陽縣七個縣(市、區)已編制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涉及本轄區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及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在落實《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的基礎上,針對本級發證權限的擬設開采規劃區塊應落實本轄區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相應內容。

    該規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解讀鏈接:【圖解】市規自局關于《呂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解讀

    政策咨詢:市規自局 礦管科 8296700

    首頁  |   網站地圖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呂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辦   技術支持:呂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呂梁市離石區永寧中路9號     網站技術聯系電話:0358-8222583

    版權所有:呂梁市人民政府網  晉ICP備06004910號-1  網站標識碼:1411000003

    晉公網安備 14110002000102號

    熟妇人妻不卡无码一区_少妇人妻好深好紧精品无码_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一区